有一個出乎意料的簡單方法,可有效去除飲用水中的微塑膠

微小的塑膠碎片正以令人擔憂的數量深入人體內,特別是透過我們的食物和飲用水。

2024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簡單且有效的方法來去除水中的微塑膠。

來自中國廣州醫科大學與暨南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軟水及含有較豐富礦物質的硬質自來水進行了測試。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從集中式水處理系統中逸散到自來水中的奈米/微塑膠(NMPs)正日益引起全球關注,因為它們可能透過飲水途徑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風險。」

研究人員額外加入了微塑膠,以檢測煮沸及過濾程序的效果。(Yu等,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2024)

研究人員先將奈米塑膠(nanoplastics)和微塑膠(microplastics,NMPs)加入水中,然後將水煮沸,最後過濾掉沉澱物。

實驗結果顯示,透過煮沸和過濾的方式,最高可去除高達90%的NMPs,不過其效能因水質不同而有差異。

此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大部分人都能用家中廚房裡現有的工具做到。

廣州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于子敏(Zimin Yu,音譯)及其研究團隊表示:「這種簡單的煮水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家庭自來水中的奈米與微塑膠,有潛力無害地降低人們透過飲用水攝取塑膠顆粒。」

研究發現,水中鈣質含量越高的硬水,去除NMPs的效果更佳。這是因為硬水在加熱時,自然會產生俗稱水垢(碳酸鈣)的沉積物。

這種簡單的煮水方法能有效去除家庭自來水中的奈米與微塑膠(NMPs)。(Yu等,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2024)

這種常見於家中熱水壺內的白色物質會在加熱過程中沉澱出來並附著在塑膠表面,形成一層硬殼,有效捕捉並固定塑膠碎片。

研究團隊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水質硬度增加,奈米塑膠的沉澱效率也隨之提高。例如,當碳酸鈣濃度從每公升80毫克提升到180毫克及300毫克時,奈米塑膠去除率分別從34%提高至84%和90%。」

微小的塑膠碎片正逐漸深入我們的體內。(pcess609/Canva)

即便是較軟的水(鈣含量較低),約四分之一的NMPs仍能透過這個方法被捕捉。

研究人員還指出,只需使用普通的不鏽鋼濾網(如泡茶用的濾網),便可輕鬆將這些被水垢包覆的塑膠碎片過濾掉。

過去已有研究證實,自來水中含有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塑膠碎片,而這些物質正隨著我們每天的飲用水進入人體。

為了更徹底驗證這一方法,研究人員甚至刻意添加更多的奈米塑膠顆粒,而結果顯示,這些顆粒的數量同樣能被有效地降低。

研究人員表示:「飲用經過煮沸處理的水,顯然是一種長期可行的策略,有助於降低全球對NMPs的攝入。然而,煮沸飲用水通常被視為地方性傳統,目前僅流行於少數地區。」

研究團隊希望,隨著塑膠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煮沸飲水的方式能更加普及。

人類透過飲用水攝取奈米與微塑膠(NMPs)的情形。(a) 全球飲用水硬度分布圖。(b) 67個地區透過煮沸水與自來水每日攝取NMPs的量。(Yu等,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2024)

儘管目前對微塑膠究竟對人體有多大損害尚無明確定論,但很明顯,這些物質對健康並無益處。

塑膠已被證實與腸道微生物菌群的變化及人體抗生素耐藥性有關。

本次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研究探索煮沸水如何有效防止人類攝入人工塑膠物質,並或許能緩解微塑膠對人體帶來的令人警惕的影響。

塑膠正持續席捲全球。(mbala mbala merlin/Canva)

研究人員總結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了一個極具可行性的策略,可有效降低人們對奈米與微塑膠的暴露,並為未來更大規模的研究奠定基礎。」

此研究已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Source: Science Alert

 

除了煮沸和使用咖啡濾紙的方法外,居家飲用水還有其他幾種實用的方法能有效去除微塑膠(microplastics)。以下列出幾種目前市面上常見且有效的過濾方法:

**反滲透(RO)系統**

– 原理:透過具極細孔徑(約0.0001微米)的半透膜,將水中的微塑膠、污染物甚至溶解固體都攔截下來。
– 優點:極為有效,研究顯示可去除超過99%的微塑膠,包括小至0.001微米的顆粒。
– 缺點:初期投資較高(價格約$150-$500美金),過濾過程會產生一些廢水,且需定期更換濾芯。
– 適用對象:適合全屋或廚下型安裝,需要徹底淨化的使用者。

**活性碳濾芯**

– 原理:利用多孔碳材料吸附水中的微塑膠及其他雜質,常見於濾水壺(如Brita)或龍頭安裝型濾水器。
– 優點:價格親民、易於使用且普遍易得。對於較大的微塑膠(大於1微米)效果較佳。
– 缺點:對小於1微米的奈米塑膠效果較差,除非搭配其他技術。不同品牌與濾芯品質會影響效果。
– 適用對象:預算有限且追求方便的使用者。

**陶瓷濾芯**

– 原理:水流經陶瓷材質的細孔(孔徑通常約0.2-0.5微米),將微塑膠及細菌攔截。
– 優點:耐用、可重複清潔,且常搭配活性碳使用,對大於孔徑的微塑膠效果良好。
– 缺點:無法去除最小的奈米塑膠,且過濾速度較慢。
– 適用對象:離網生活或環保意識較高的使用者。

**超濾(UF)系統**

– 原理:採用孔徑約0.01-0.1微米的膜來過濾微塑膠、細菌及部分病毒,但不會去除水中礦物質。
– 優點:對微塑膠(最小可達0.01微米)過濾效果極佳,且比反滲透浪費水較少,部分型號不需用電。
– 缺點:價格比碳芯或陶瓷濾芯高(約$100-$300美金),居家使用相對較少。
– 適用對象:尋求介於反滲透與簡易過濾器之間的中等選項者。

**蒸餾法**

– 原理:透過加熱將水變成蒸氣再冷凝成液體,從而去除微塑膠及大部分污染物。
– 優點:非常徹底,幾乎可完全去除微塑膠及雜質。
– 缺點:處理速度慢、耗能高,且去除水中有益礦物質(口感較差),設備價格約$100-$200美金以上。
– 適用對象:追求極致純淨,並不介意上述缺點的使用者。

**DIY多階段過濾法**

– 原理:可自行搭配多種方法,例如先煮沸再用活性碳濾芯或布料過濾,提高去除效率。
– 優點:成本低、可根據家中現有工具靈活組合。
– 缺點:效果不一定穩定,需經過檢測才能確認過濾效果。
– 適用對象:預算有限且願意嘗試的使用者。

每種方法在成本、便利性和針對不同大小微塑膠(從5毫米到1奈米)有各自取捨。一般家庭系統對較大微塑膠(1-5微米)效果較佳,而奈米塑膠(小於1微米)則需透過較先進技術(如RO或UF)才能有效去除。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