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區媒體(American Community Media)於 9 月 12 日舉行全國新聞簡報會,主題聚焦「Immigrant Survivors of Domestic Violence Face Rising Barriers to Safety and Justice」(移民家暴倖存者面臨日益嚴峻的安全與司法障礙)。會議邀請三位全國性倡導者分享觀察與經驗,包括 Survivor Justice Center 執行長 Carmen McDonald、Center for the Pacific Asian Family 執行長 Patima Komolamit,以及 Tahirih Justice Center 全國法律服務總監 Morgan Weibel。
恐懼壓抑了受害者的聲音
來自洛杉磯的 Carmen McDonald 表示,自從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突擊行動加劇後,社區中瀰漫恐懼氛圍,導致家暴與歧視案件通報量大幅下降。她指出:「我們看到投訴量減少並非因為案件減少,而是因為人們害怕舉報。」McDonald 提到,許多受害者甚至放棄就醫或申請保護令,擔心在法院或公共場合會遭遇移民執法。她強調,當受害者被迫沉默,施暴者往往逍遙法外,社區安全亦隨之下降。
法律保護遭削弱,倖存者進退維谷
Tahirih Justice Center 的 Morgan Weibel 從法律角度指出,原本為保護受害者而設的 VAWA(《反對女性暴力法》)、U 簽證(暴力犯罪受害者簽證)與庇護申請,如今都面臨更嚴格的審查與額外風險。近期司法部收緊對性別暴力庇護的解釋,使無律師代理的申請幾乎不可能成功。
她同時提到一項新的重大負擔:庇護申請人首次被要求繳交 100 美元的申請費,並且 每年案件未結束都要再繳 100 美元的年費。此外,上訴與部分豁免的費用也翻倍甚至三倍,這對已經經濟拮据的倖存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資金限制加劇挑戰
Center for the Pacific Asian Family 的 Patima Komolamit 強調,許多亞太裔倖存者面臨語言障礙、經濟依賴與被威脅遣返的多重壓力。近來聯邦資金雖然持續支持反家暴組織,但新限制條件卻與傳統性別角色掛鉤,並禁止資金用於部分性別平權服務,令機構在提供文化與語言適切的庇護與支援上更加困難。她警告:「當資金與政策設下更多限制,我們最脆弱的族群將無法獲得所需協助。」
倖存者的真實故事
會議中,倖存者 Juana Padilla 分享了親身經歷。她在遭受前軍人配偶長期家暴後,透過 VAWA 獲得居留權與工作許可,並讓患病的幼女得以在美國接受治療。她說:「我從無助到獲得支持,這是一段艱辛卻充滿希望的旅程。任何女性,不論國籍,都應享有安全與尊嚴。」
大眾能做什麼?
與會專家一致呼籲,社會各界能立即採取行動:
-
支持資金與資源:捐款幫助倖存者支付申請費與法律費用,避免因經濟困難而放棄追求保護。
-
專業志工服務:律師、翻譯員、心理輔導人員可提供義務服務(pro bono),協助倖存者渡過法律與心理難關。
-
倡議與發聲:透過聯繫國會議員,推動將「性別」納入庇護理由,並敦促地方政府不要將警務與移民執法掛鉤。
-
推廣資源資訊:分享全國家暴熱線與多語服務,讓語言有限的倖存者也能找到協助。
-
安全規劃:支持「家庭安全計畫」,在成員可能被拘留或遣返時,確保兒童與家庭能獲得妥善照顧。
Carmen McDonald 強調:「如果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忙,就告訴他們有可用的資源。打電話到熱線是保密的,他們會轉介到當地機構。」
專家呼籲:這是公共安全危機
三位講者一致指出,這不僅是人道問題,更關乎社區的安全。當移民倖存者因恐懼而噤聲,施暴者就能繼續危害社會。他們呼籲媒體、社區與資助者持續發聲與行動,讓每一位倖存者都能獲得安全與正義。
本次記者會由 American Community Media 與 Houston Community Media 主辦,德州中文台以新聞機構身分客觀報導,不代表任何一方立場。